- 產品詳情
- 聯系方式
- 產品品牌:凱恩利機械
- 供貨總量:不限
- 價格說明:議定
- 包裝說明:不限
- 物流說明:貨運及物流
- 交貨說明:按訂單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龍江鎮數控車床、機械零件數控車床、凱恩利機械 :
CNC數控車床,東莞數控車床,深圳數控車床凱恩利機床搬入中山市自建工業園
一、 中山市凱恩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介紹
KEL凱恩利公司 創辦于2002年,從事國內外名優機床,研發、生產、銷售:
以CNC數控車床、自動車床為主、同時研發專用機床產品、非標自動化產品、機械手??梢蕴峁┮徽臼浇鉀Q方案服務(CNC加工中心、CNC鉆攻中心、CNC
雕銑機、ZNC/PNC火花機、CNC龍門加工中心等配套機床)。
本公司有獨立的設計研發團隊和技術人員,同時與日本和臺灣高科技企業合作。本廠加工設備齊全,加工精度高。
本公司生產研發、制造、生產中心位于廣東省中山市,面向全國市場,全國均有銷售和售后服務網點,其中廣東省以直銷為主,省外以代理為主。
本公司以高品質優質服務、信譽至上面向市場與客戶共創共贏、共創輝煌。
二、凱恩利機床搬入中山市自建工業園
1. 搬入中山市自建工業園(自已的工業用地,自已建的廠房,有完全的產權)!
2.為了歡接新的銷售旺季(2016年2月-8月份):年前已裝了36臺現機,可以馬上交貨(25、36、46、52排刀機、刀塔機、車銑復合機均有),希望有購機意向的客戶,來電話與我聯絡: 溫生13929480028 QQ:879153465 www.40somethingpod.com
崗位結構變化對職業能力提出新要求
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企業的發展趨勢、崗位及人才需求的變化對高職教育正在發生沖擊,人才培養的標準與市場崗位對接正悄然發生變化。
“中國制造2025”中,企業“熟練工種”將減少,人將更多地從事產品及工藝優化、生產系統管理等工作,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企業
“能動工種”將增加。應對“中國制造2025”這一發展機遇,高職院校應重新審視制造類專業定位,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努力縮小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
距。
我國“互聯網+制造”的生態體系
經歷探索、實踐與培育,中國“互聯網+制造”的主體已有相當規模,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孕育新興市場、帶動長尾需求力釋放。融合創新賴以實現的技術、網絡、平臺等基礎正加速完善,產業生態初步構筑,已具備持續規模推進的現實基礎。
其一,新融合主體:形成引領創新三大陣營。一是傳統工業企業互聯網化轉型明顯加快。一些工業企業主動把握發展機遇,實施由內而外的全面變革,推動實現從有界向無界、垂直向扁平、制造向服務轉型,成為“互聯網+”的主力軍。二是生產服務企業借助互聯網拓展服務空間。來自不同領域的生產服務企業通過向平臺企業轉型,加速向工業領域滲透,成為引領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互聯網企業借助新產品新服務融入工業基因?;ヂ摼W企業通過與工業各領域各環節不斷融合創造出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第三大主力。
當前,三大主體均在積極探索互聯網化轉型發展,誰將成為未來融合發展的領軍企業仍有待觀察??傮w來看,兼具互聯網和工業基因的融合型企業更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新的領軍企業。
其二,新智能產品:打造產品增值重要載體。一方面,智能裝備成為裝備制造企業主攻方向。智能裝備體現了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等的融合與集成,是支撐智能制造的基本載體和關鍵設施。提升裝備產品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成為越來越多裝備制造企業的普遍選擇。另一方面,布局智能硬件成為各方廣泛選擇。不僅傳統家電、電子制造業企業如海爾、聯想等加緊卡位,積極推出智能產品,眾多知名互聯網企業如百度、京東等也紛紛涉足智能硬件領域。
其三,新服務業態:催生跨界融合新興市場。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大數據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工業云計算服務以及“互聯網+制造”解決方案等不斷涌現,為“互聯網+制造”提供更多可能。
其四,新網絡架構:構筑產業變革實現基礎。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激發模式和業態創新。隨著互聯網應用的逐步深入,云平臺、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開始為企業管理、生產管控、技術研發、銷售流通、產品服務等各環節的優化升級、模式演進提供廣泛支撐。同時,消費互聯網領域許多成熟的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經營模式逐步演變為工業互聯網體系下的新模式新業態,延伸工業生產的價值鏈條。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支撐智能制造組織實現。充分利用工業生產全流程全周期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分析和處理,實現智能優化決策是工業企業的普遍需求,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其五,新行業平臺:聯接各方實現協作共贏。在互聯網與工業之間融合不斷加快加深的大背景下,跨界融合所引發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更為復雜和多變,相關行業協會或聯盟應運而生,積極發揮對各方權利和利益進行協調、平衡的作用,有力引導融合創新良性發展。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是工信部指導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成立的行業協作組織,立足于搭建交流協作平臺,支撐政府決策,推動融合發展。目前,已有來自工業、互聯網和IT等各領域的100余家企業加入,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總結推廣創新經驗、實現規?;瘧?、帶動行業轉型升級、深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